首页 > 师生榜样 > 正文

榜样力量之三十八:以身作则 开荒挖井——访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张英堂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6-07-06 16:02:32 浏览:
 

开荒虽苦,但是为了培养出来的学生长势好、有出路、有竞争力,必须想办法,找方向,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张英堂最爱用“开荒”、“挖井”来形容他在学校做的事情。“开荒”这个词,本来是他在理学院推行专业建设改革和实验室改革时,一些人开玩笑说的,他们说:“老张这个人从农村出来的,成天就爱动员我们‘开荒’”。张英堂听到之后笑笑,他觉得“开荒”这个词还挺形象,后来他又加上“挖井”,“适度开荒、持续挖井”,就成了他的口头禅了。

第一块荒地——特色专业的培育

为什么要“开荒”呢?

理学院物理系,是从给全校理工类学生上基础物理课和实验课的物理教研室开始的,随着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2001年应用物理学专业建成。但是,大而全的学科设置,使得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成了难嫁的“姑娘”,啥都能干、啥都不专,没有优势和竞争力。张英堂坐不住了,他跑就业市场、跑企业工厂,与毕业校友和企业人员聊天,发现必须将专业办出自己的特色。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无损检测这个专业方向引起了他的注意。就业市场好,人才短缺,发展势头好,又是应用物理的一个分支,值得“开荒”。

确定将无损检测作为应用物理学的一个专业方向后,就要“开荒”了。可应用物理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老师有这个无损检测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开不出一门有关无损检测的专业课,这块地确实“荒”,推进专业方向的建设确实难。这时,张英堂站出来了,他动员了7名教师,按照超声检测、磁粉检测、射线检测等常规无损检测的范围,让每一位老师外出学习,考取无损检测的资质证书。老师们除了日常教学和科研,还要“开荒”,工作强度和压力明显增加,但是在张英堂的坚持下,大家还是下到工厂企业去学习,考取资质,积极备课。

张英堂更是没有闲着,他以身作则,选了无损检测中的射线检测。因为射线有辐射,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他不愿意让年轻教师冒险。同时,射线检测的实习单位在宝鸡,他也不愿意让年轻教师跑去几个月回不了家。他主动选择了去宝鸡学习射线检测。当年快50岁的张英堂,到宝鸡宝钛集团,和企业的年轻人一起学习,一起考试,这个最“资深”的学员一去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从没见过这么大年纪还跑来学这个的学员,而且还挺认真。最后,他顺利考取了射线检测二级资质证,回来后为学生开设了射线检测课程。

现理学院应用物理系主任王秋萍当时也被派去“开荒”。张英堂希望她能开一门无损检测的入门课,同时希望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声学的她能够开垦超声检测这块“荒地”。在张英堂的安排下,王秋萍到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学习了半年超声检测,现在,她的科研主攻方向也转向超声检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开荒”的同时,张英堂鼓励教师们“挖井”。张英堂认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适度“开荒”,但是教师个人的发展和学科的建设,还要持续“挖井”,挖的越深越好。他鼓励教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深入研究,取得成果。当然,如果能将“开荒挖井”结合在一起就更好了。

几年来,按照“开荒挖井”的思路和“厚基础、宽口径、强专业、有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无损检测为特色的应用物理专业已经从当初只能开出一门40学时的“无损检测概论”课程,到今天能够开出300多个学时的8门无损检测专业课程,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能够接受到完整的无损检测知识体系结构。该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学生动手能力强,就业和考研情况都很好,2010级学生翁亚男和2012级学生赵仕琪,均考上了北京大学研究生。

同时,理学院其他的专业方向也建立起来了。物理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信息与工程专业以及数学的统计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都是在上述的专业建设思路下,未雨绸缪,另辟蹊径。不仅建设起来,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国家输送了紧缺人才,而且渐渐做大做强,在省内外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开荒”并没有耽误教师“挖井”,近年来,理学院的中青年教师无论是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获取,均走在学校各院系前列。

张英堂说:希望年轻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能够心系学生,关心学校,走出校门,从市场和社会需求中探索专业建设之路,而不是一味跑到兄弟院校去看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

第二块荒地——实验室管理的改革

同样的“开荒”心态,理学院也用在建设实验室上。我校的物理实验室是学校的老先进单位,但是实验室建得好,管理也要跟得上。随着学生人数和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物理实验室一段时间师资严重不足,上课教师和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张英堂作为主管实验室的理学院副院长,想方设法搞改革,制定了改革方案,并获得了学校政策的支持。物理实验室率先推行了“互通管理法”。教师以教学为主,实验室管理为辅,实验技术人员以实验室管理为主,以教学为辅,实验室的管理可以等同教学工作量。改革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所有实验室均有专人管理,6名实验技术岗位人员开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7门新课程,为应用物理无损检测专业建设解决了师资问题。所有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等都参与了实验室的管理,比如张英堂自己就管理和操作原子力显微镜,刘汉臣教授操作管理拉曼光谱仪,许多贵重设备的管理都由博士、教授承担,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互通管理法”的教学改革,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推动了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创立。

现在,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片“试验田”每年都有好收成,但是在当初“开荒”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涉及到敏感的人、财、物,一时不能完全统一大家的想法。物理实验室1978年建校之初就有了,形成了一套工作成规,大家都习惯了,学校也有考核管理的传统做法。推行“互通管理法”,不管是教师还是实验技术人员,都要打破原来的老想法和老习惯,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方法也要相应改变,改革阻力不小。

但是,张英堂坚信,要想“开荒”,心要定,不能被困难吓倒。他说:矛盾是表面的,但本质上并不矛盾。教学改革的趋势,实验室的发展,学生的需求,教师和技术人员个人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在本质上与互通管理的改革并不矛盾。最终,互通管理进行了下去,并且成为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特色,在全校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张英堂最佩服的人是原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赵凯华。赵先生穷尽毕生,为我国大学基础物理教育做出了贡献,被授予“物理教学杰出成就奖”。张英堂最佩服赵凯华用一辈子的时间,将物理基础教学做到极致的人生态度。张英堂说,做人做事,自己先做到位,就不会争,也不会累。

张英堂很享受他30余年在西安工程大学的时光,他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校发展的更好。他说:我能一直安心在这里,不是因为学校这个“铁饭碗”轻松,而是总有干不完的事情,而且总也干不好。有才能,有想法,只要是为学校好,为学生好,就尽管去干,没人不让你干。所以必须好好干,小官也能成大事,小人物也能有不朽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