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先进个人代表发言稿
理学院 张英堂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理学院的教师张英堂。自1982年1月从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来到西安工程大学,我已经扎根本校从教33年了。三十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见习助教做到教授。也做过教学小组长、教研室正副主任、系主任、实验中心主任和理学院副院长。亲自经历和参与了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尽管辛苦较多,但贡献较少。在快退休之际借教师节发言机会,谈两三件亲力亲为的事情,期待对年青一代有所裨益。
一、团结起来 共创事业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物理教研室、实验中心、理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团结起来共创事业的重要性。团结物理实验室的全体老师建成了我校第一个省级物理实验室示范中心;团结物理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建成了在省内外无损检测行业有一定影响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团结理学院的老师和领导使理学院的教学和科研走在了学校前面。特别是专业建设、自然基金项目和检索论文进步明显。如何团结?我的体会是: 1 换位思考,加强沟通;2.甘为人梯、甘做绿叶; 3讲贡献,不讲获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路走来,一路和谐。团结起来是共同创造业绩的前提!比如,这几年我们引来一批优秀的博士,不少是冲着人员关系轻松和谐来的,大家团结好,尤其有利于青年人成长。团结和谐就像梧桐树,院里有了梧桐树引得凤凰落枝头。
二、面对挑战 积极改革
本世纪初,随着学生人数和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一段时间师资严重不足,一时又进不到合适的师资。上课教师和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结合物理系的实际,获得学校政策支持,实行了“基于物理理论和实验技术人员的互通管理法”。推行这一方法,教师以教学为主,以实验室管理为辅,技术人员以实验室管理为主,以教学为辅的互通管理法。其核心是实验室的管理可以等同教学工作量,这项改革的效果是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所有实验室均有专人管理,同时原六名技术人员开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七门新课程,为应用物理无损检测专业建设解决了师资问题。在这一改革中所有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等都参与了实验室的管理,比如我自己就管理和操作原子力显微镜,刘汉臣教授操作管理拉曼光谱仪,许多贵重设备的管理都由博士、教授承担,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例如新建的高能计算机都由相关的教师管理。这种互通管理法,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推动了我校第一个省级物理实验示范中心的创立。并且这一改革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互通管理法成为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特色,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在2007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物理实验中心受到专家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心系学生,办好专业
长期以来,我分管理学院的教学工作,遇到的最大挑战是理学专业学生就业更难。近十年来,面对这一难题,我没有退缩。心系学生,心系学校,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之一是:我每年都参加学生就业招聘会,获取就业市场一手信息;方法之二:深入企业公司调查研究。为学生就业问题和专业建设问题,我与十余家国企或民企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如,中航工业集团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中国航天集团西安发动机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陕西省设备安装公司陕西工业锅炉厂,中国有色金属宝鸡宝钛集团,陕西延长石油太阳能光伏发电公司,山东祥瑞模具厂,深圳拓日集团陕西澄城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厂,深圳拓日集团陕西蒲城刘家沟光伏发电站,中国节能集团陕西大荔许庄太阳能发电站,天水半导体有限公司871厂,广东惠州睿利宝莱有限公司等等。通过就业市场和众多企业建立联系,为理学专业特别是物理学类专业的建设找到了建设之路,为学生打开了就业之门,并在专业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了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路或理论:‘厚基础、宽口径、强专业、有技能’。例如我校的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两个方向,无损检测和光伏发电,解决了该专业的就业问题,也为国家输送了一批紧缺人才。在专业建设思路的指导下,数学的统计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物理的微电子学专业在专业建设和学生就业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目前理学院新建的金融工程专业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也是在上述专业建设思路指导下建设。从教育教学与市场和社会需求结合的实践中产生的教学理论,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希望年轻一代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心系学生、关心学校、走出校门,从市场和社会需求中探索专业建设之路,而不是一味跑到其他学校去看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
以上是我从教以来的一些感悟,愿对大家有所启迪。在此,我也祝愿青年一代教师茁壮成长,祝愿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