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榜样校友之二十一:阅尽中国时装业——中法时尚“老法师”张喆专访

信息来源:【校庆办 】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8-10-08 10:19:05 浏览:
 

他被称为中法时尚的“老法师”,但他却能做到身处时尚而不执着于光鲜,面对变幻而不虚妄于镜像,专业至极,朴素至极。

张喆,西安工程大学纺工77级校友,上海锦晨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服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法国时尚学院讲座教授,西安工程大学上海校友会会长。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不畏浮云遮望眼。面对时尚圈的光影交错,他总是热象冷观,虚怀若谷。一个人做专业,能成为业界的稀缺资源,却保持以低调的方式做人做事,以专业的素养推动行业发展,这位中法时尚业的“老法师”,在国语、英语和法语间流畅切换,积极推动中国时装品牌创新和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

激进背后的专业自信

1977年,张喆作为独立建校的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的第一届本科生,进入纺织工程专业学习。

“我们七字辈(77、78、79级)的大学生基本都有过工作经历,知道自己来干什么。”

1981年,留校任教。期间,他和同是毕业留校执教的妻子方敏,先后获得赴法留学的资格。张喆进入巴黎第九大学商业策略与管理专业深造,方敏则入学法国时尚学院。两人于1987年双双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留学归来,1988年,30岁的张喆成为学校管理系副主任;1990年,方敏和张喆成为国家863项目分项目《中国服装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建设》的课题负责人,课题于1993年年底完成;1992年,两人同时破格提为副教授。这一对年轻夫妻,在学术上成了学校当时的风云人物。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第二年即1993年,他们决心放弃稳定的高校铁饭碗,到上海打拼。

“当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一人下海一人留校保底,所谓‘一家两制’,还有一种是两个人同时下海,我们选择了充满风险的后者”。

到了上海后,又面临选择,是先打工赚钱再创业,还是直接创业?张喆夫妇大胆地选择了直接创业。两个刚下海的书生,没有资金?就拿着企划方案去找投资。七个月后,100万元投资到位,二人开了第一家时装设计公司。

两次看似激进的选择,透出张喆、方敏的专业自信。

方敏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曾两度荣获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张喆留法读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期间,曾在导师的建议下,将专业方向聚焦于法国时装业,从此就没有离开过时装产业。珠联璧合的两人,在上海创建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年过中年后,张喆凭借自身积累的从业经验和在中法两国积累的时尚资源,更重要的是凭借他对时尚行业的深入思考,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装品牌咨询、产业研究和国际产业合作领域,并创立上海锦晨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T台背后的国际合作

在法国高级定制与时尚联合会前主席迪迪埃·戈巴克(Didier Grumbach)的支持下,张喆在中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时尚交流之桥。

2006年10月1日,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国际四大时装周的中国品牌,中国设计师谢锋的品牌吉芬登陆巴黎时装周,在法国卢浮宫开秀。后来,吉芬连续登入巴黎时装周官官方程序五季(2007春夏到2009春夏)。

作为吉芬公司顾问、企划与组织总监,张喆是所有五场秀的幕后推手。那时候的张喆,已经与法国时装周打了近20年交道,熟谙法国时装周的组织、运作流程。

中国时装周从1998年开始举办。2004年,为庆祝中法建交四十周年,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应当时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王庆邀请,法国高级定制与时尚联合会前主席迪迪埃·戈巴克带了8名青年法国设计师在中国时装周期间举行了一场时装表演;2006年,迪迪埃·戈巴克又在上海时装周期间举行类似的时装表演,北京、上海两次时装表演前后,共推介了约10名法国当时的精锐设计师,迪迪埃·戈巴克希望这些新锐设计师能在中国有用武之地。

张喆对这些法国设计师的经历与设计风格都进行了认真的了解与分析,有针对性地陆续将这10名中的6名设计师引入中国时装业,目前除了一位设计师在中国工作四年后被法国Lacoste(鳄鱼)请回当艺术总监,不得不停止在中国的合同,其余5名设计师仍然活跃在中国的时装企业中,承担着各种不同的设计顾问工作。

“我很自豪亲自参与并全程见证了这些合作项目的产生、持续与结出硕果。”

2016年,经过张喆的牵线,中国最大的女性发饰品牌She's,聘任首位法国华裔高定设计师殷亦晴为艺术顾问。殷亦晴是巴黎时装周高定舞台上的唯一华人设计师,现任保罗·波烈(Paul Poiret)品牌艺术总监。目前双方已经合作了五季。

这些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设计师来到中国,与国内的时尚品牌企业合作并能持续取得合作效果,每每被人津津乐道,但其背后的故事往往不为人所知。

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折戟沉沙的更常见。张喆的稀有就在于,他介入的合作总能长期持续。

“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只能说我们的合作还不得法,没有找到行得通、持得久的双赢工作模式”。什么样的方法更得当?张喆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比如一定要引入高端设计师,比如不让国外设计师做诸如了解中国市场等他不擅长的事,比如最终靠中国企业来调整和决策等。“找到合适的人与合适的工作方式是很讲究的,必须花费大心思,投入大精力”。

2007年至今,张喆受邀担任法国时尚学院中国时尚市场分析讲座教授。在此之前,他曾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给清华大学服装总裁班的企业领导人上课。

时尚背后的内在丰盈

2017年,张喆开设了名为“时装业观察者”的微信公众号,将他常年行走于时装业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分享出来。他曾感概,已经到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逐渐抽身,为退休生涯做准备的岁数,但是他还是利用宝贵的空余时间,在公众号上写下一篇篇关于中国时装业的长文。

快消、买手、行为时尚、快时尚、品牌路径、资本收购,张喆能够马上从这些热词中剥离出它们的实质,冷静地阐述有关时尚界的一些普遍规律。“什么时候能出一个中国的强势国际化时尚品牌”“对引入欧洲时装设计师的几点建议”“梦幻团队能否带来梦幻效果”“宁波服装:除了大工厂还有什么”“时装设计师:一个悲催的职业”,张喆在公众号里,热象冷观,理性幽默,展示着独特客观的专业观点。

张喆和方敏两个人,在时装产业里摸爬滚打了30多年,但是,他们穿最普通的衣服、开最普通的车。张喆还专门写文章给大家透露到国外商场买衣服的小窍门,他们买衣服,舒适平价是首选。但是带着家里年近九旬的老人到外地度假或到故地追忆,他们一定会给家人安排最舒适的酒店。张喆和方敏是孝亲敬老的楷模,在上海这个国际化欲望都市里,一家人在各自事业的忙碌中还能彼此陪伴和爱护,这样的生活让人心生羡慕和感动。

张喆、方敏,一个幽默,一个柔和,一个谦谦儒雅,一个人淡如菊。代替外表时尚光鲜的,是内心的笃定丰盈。四世同堂的一大家人,其实过着真正时尚的生活,豁达开朗,追求卓越。

何谓时尚?时——乃时间,时下;尚——乃崇尚,高尚。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时尚,不是随波逐流,也不是奢华享受,而是一种追求内心平衡、追求永恒真善美的意识。时尚总是来去匆匆,唯一不变的,就是时尚中的文化内核,一个没有内核的时尚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文化的挖掘,中国文化的创新,任重道远。正如张喆所说:“必要条件已经逐渐具备,但具备充分条件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需要努力一点,耐心一点。”(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