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生榜样 > 正文

榜样力量之二十二:大事有规划 小事有执行——访省级教学名师、体育部副主任薛海红教授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4-12-23 14:13:55 浏览: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的基层体育教师,薛海红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省级教学名师。他说,自己是学校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大学毕业后到学校教体育课,22个年头,他觉得自己每一步都赶上了好时候。现在,作为我校体育部副主任,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体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中,他认为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薛海红,教授,我校体育部副主任。1969年9月出生于陕西延安。1992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同年分配到我校体育部任教至今,2001年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陕西省田径协会会员、裁判委员会副主任、田径国家级裁判、武术散打国家一级裁判、国家一级体育社会指导员、陕西理工学院体育学院客座教授。曾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田径裁判工作。2014年,他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运动场上的雷厉风行 口袋里的每日执行

就像学校里广大其他的普通教师一样,学生们对薛海红这个名字并不熟知,但是如果说起每年在学校运动会场上那个一脸严肃、雷厉风行的总裁判长,同学们应该都有印象,在裁判工作中,他确实严厉到了一种让人敬畏的程度。一旦有责任,薛海红就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私底下,他却是一个和气、健谈、幽默的老爷们儿。在他身上,这样“正邪”俱全的矛盾气质无处不在。工作中他严肃认真,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标准高,对部里的同志们也如此,搞不好还会“吼两声”;下了班就严肃不起来了,和大家打闹成一片。他总是穿着运动休闲服,不受束缚,在家也不爱干家务,但他却对自己的运动鞋要求甚高,每天都会固执地自己把鞋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他说自己最怕干文字工作,但是科研工作却被他搞得风生水起,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成为体育老师中的“大写手”。他是孩子眼中不折不扣的“严父”,但是他评价自己其实总是不假思索地答应孩子的任何要求,到头来都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怕他。

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这个体育老师准备的多个笔记本,家里、包里、办公室各一个,保证他可以随时将自己想到要做的事情记录下来,按照轻重缓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每天都会使用这些本子,有时本子上只会留下那天的日期,作为曾经思考的痕迹。薛海红说,随身有个笔记本已经成了他的一个重要习惯,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思考将要处理的事项并逐一记录。以前他记录和思考更多的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在,笔记本上的内容更多了,因为担任体育部副主任,管理工作占据了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笔记本就更是不可或缺了。

这些笔迹潦草但又透着认真的笔记本,记录了薛海红的一种工作个性,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再细化到每日的执行中去。

头脑中的科研目标 教改中的积极推进

1992年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薛海红来到我校成为一名体育教师,作为部里的年轻人,他除了踏踏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帮助教研室多干一些杂活儿之外,想法并不多。对于体育课的内涵、目的、课程安排和方法还没有仔细系统地考虑过,工作是按部就班的。1998年,薛海红考取了北京体育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为了完成硕士论文,他逼着自己开始了对体育教学理性思考的过程。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薛海红这样评价自己:我学习不是最好的,但我是聊的最好的。这个“聊”,不只是会聊天,人际关系处得好,也是对各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模式的不断了解与学习。由于研究生期间的同学来自全国不同的高校,都有体育教学的经历,薛海红发现自任教以来从没认真思考过的、认为理所当然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实已经相当落后了。

发现这个问题后,薛海红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在我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他提早做准备,准备了一个本子,主动找人聊天,聊各自学校的情况,并将聊天中一些有关其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信息和自己突发的一些想法及时记在本子上。每天使用笔记本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养成的。2000年读研期间,他关于我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论文获得校级教改课题立项。这无疑给从没有接触体育科研的薛海红打了一针强心剂,提升了他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开展科研的自信。

有了体育科研的经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薛海红成为新时期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当时我校的体育课教学模式较为陈旧,学生按照班级上课,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课程内容却依旧单调,还是传统的那几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薛海红在研究中非常推崇“俱乐部教学”,但是他深知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我校实际,于是他在大学体育改革中倡导更为“接地气”的终身体育,他认为,大学的体育课应该激发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终身兴趣。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大家在短短的90分钟时间内得到一点体育锻炼,而是让他们接触并爱上某一项体育运动,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坚持自我锻炼。而要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就必须改革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2002年,薛海红关于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教学研究获得了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如同箭在弦上,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这项改革是大刀阔斧的,需要重新制定教学计划,重新设置课程,体育部还在全省率先开始尝试体育课“三自主”选课,在此过程中,薛海红在体育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研究制定专业、课程建设规划,和大家一起制定了我校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确定了运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并制定了新的体育教学考核标准。他和体育部的同志们一起,给自己加重除教学之外的工作量,义无反顾地将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推向前进。

薛海红深知自己并不是天生就会搞科研,但是他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给自己制定了年度规划和目标。为了完成任务,每晚在电脑前查资料写论文到2、3点是家常便饭。这样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写论文,最终获得了回报,完成了他的既定目标。他负责研究的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曾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他主持完成了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陕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3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校教学改课题4项;校科研课题2项;横向课题3项。参与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2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课题2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科技处课题多项。独立编著著作1部、讲义1部;参与编写教材2部;主持修订我校体育教学大纲1部。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一名贴有“体育教师”标签的体育教师,也骄傲地给自己贴上了“科研工作者”的标签。2006年,薛海红破格晋升为教授。同时,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曾获得香港桑麻奖教金,2013年获校第五届“教学名师”称号。2014年获省级“教学名师”称号。

2012年,薛海红开始担任体育部副主任,在管理岗位上,他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他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同时也要求同事们注重细节,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比如给大家排班,他会提前在头脑里过一下每个老师的家庭情况,谁家住得远,谁家孩子小,谁家老人身体不好,必须在排班前考虑这些因素,尽量照顾,排班表出来之后大家基本上都没有意见,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谁影响了工作效率,薛海红真的会急得发脾气。经过几年的锻炼,薛海红的脾气发的少了,但是对于管理工作,薛海红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在工作中,薛海红非常传统,他将目标、行动、效果结合在一起,在工作和生活中,他用踏实、用心、规范和大量的付出弥补了自己在激情、天性、灵感等原动力上的牵绊,成为一名能文能武的体育老师和教授。他以一种认真踏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目标和人生,怀着感恩之心,让自己走得一帆风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