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晚,由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和图书馆联合主办,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承办的第22期“共读一本书”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交流会在临潼校区图书馆504室举办。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代表余禹龙主持交流会,四十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中央党校策划组织的一部采访实录,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和“各界说”三部分。师生们主要围绕习近平同志在延川县插队时遇到的“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4种困难展开讨论。同学们首先讲到了习近平同志在基层吃糠咽菜,将自己身上的钱、粮票和外套都给了一个要饭的老汉,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青年的习近平对待百姓比较诚恳,为人处世平易近人。接着有同学说到,习近平同志在下乡期间主动去四川学习技术。短短几年,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和照明;他还挖井、建铁业社、开缝纫社,用政府给的摩托换成磨面机为村民开磨坊,大胆创新改善群众生活。人文学院扈琰松同学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可以总结为“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贫困、放得下身段、扛得住打击、守得住底线”5句话。随后同学们又谈到习近平同志如何在这七年度过“思想关”的,除了每天下地干活赚公分外,回来还不忘记读书,晚上用煤油灯看书把脸都熏黑了。师生们都注意到习近平同志读过很多书,主要有《中世纪史》《国家与革命》《资本论》《共产党宣言》《静静的顿河》《九三年》《战争与和平》《浮士德》等。讨论到这里,张赞魁老师说到了阅读对习近平的影响,也讲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说文化自信来自于广泛的阅读,强调大学生读书要从实际出发通读全书,要有自己的思想见解。随后,谷秀洁馆长从大学生成长说到人要阳光地成长,因此离不开有正能量的思想指导;做事要找到自己的“兴奋点”,要通过自己的阅历尤其是读书来发现自己的“兴奋点”。
讨论接近尾声却越来越热烈,师生们谈到了习近平同志任国家主席以来的治国方针,如反腐败和精准扶贫等。同学们感慨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当下的学习环境,放下手机,丢掉懈怠思想,不负光阴不负自己。老师们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谈到当代大学生必须围绕在党中央的周围,以正确的思想为指导,把读书作为当下的一个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才能建功立业于新时代。(撰稿:刘向前 李晶 审核:谷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