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续写辉煌历史长卷 礼赞意气风发西工程大人——我校完成校史馆部分内容更新

信息来源:【档案馆 】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8-10-15 13:38:42 浏览:
 

我校独立建校4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在全校各部门、各教学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由我校档案馆承担的校史馆部分内容更新工作历时7个月,全部完成,为庆祝建校40周年活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此次校史馆内容更新,以展示独立建校40年以来发展新成就、体现学校“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四大工程”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学校“追赶超越”“四个一流”建设为重点,对突出学校内涵式发展成就为亮点的大学阶段23块展板重新布展,同时还完成了学校概况和15个教学单位展墙以及学校成果室6块展板展示内容的更新。

我校校史馆始建于2012年6月学校办学百年庆典前夕,馆内布展再现了学校“实业报国 负重奋进” 的百年办学历程。展板内容第一部分为《实业报国 负重奋进》(1912—1978年),具体分为前言、历史沿革、历任主要领导、亲切关怀、初创阶段。第二部分为《务实开拓 砥砺前行》(1978—2006年),即西北纺织工学院和西安工程科技学院阶段的内容。第三部分为《 秉承传统 再创辉煌》(2006—至今)的大学阶段内容。成果室包括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及其证书、荣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一览表、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教育教学成果一览表及其获奖证书、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社会、校友活动、部分获奖奖牌、实物等内容,通过上述三个部分的校史展示和成果展示,讲述了西安工程大学风雨沧桑一百余载,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办学历程。

档案馆从2018年3月就启动了校史馆展示内容的更新工作。在学校分管领导和全校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档案馆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展示场地有限,展示内容较多等多种困难,精心设计每个栏目,精心组织每篇文稿,精心选取每张照片,分别以文字表述、图片、获奖证书、一览表、统计表等形式呈现,高度凝练并生动再现了学校大学阶段40年来13个方面的史实与发展成就。在更新方案确定、材料组织、组稿审稿定稿、内容补充完善、部门审定、版面设计等多个环节,校党委书记刘江南和校长高岭提出要求、亲自审稿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主管档案工作副校长樊增禄从方案到版面和内容都一一审稿。所有有关版面内容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都认真审核了展示内容。

此次更新的大学阶段展示内容分为《总体情况》《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部分知名校友》《学校近年获得荣誉一览》13个栏目,更新的展板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信息量较大。布展内容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016年至2018年学校事业发展的新成就和学校获得的主要荣誉。总体更新内容体现在每个展板都增加了2016年以来的最新成果或者标志性成果。据统计,全部版块变更、修改、增加了文字说明,图片 300余张,证书51个,表格 18 张。纵观更新后的展示内容,既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有全新的观摩价值。

与此同时,鉴于学校事业蓬勃发展,学校教学单位已由13个发展到15个。档案馆与各教学单位通力合作,对校史馆原教学单位展墙进行了全部更新。教学单位展墙设计包括学校概况部分共计16块展板,文字约3万字,图片142张。所更新内容、标志性成果及学院特色亮点与学校建设发展成就相互映衬,互为补充。教学单位展墙在学校概况之后,每个教学单位均为一个独立展板,依次陈列展示。教学单位展版在文字介绍的同时,平均每个教学单位展示配图9张以上,使得教学单位特色、亮点更加突出,较好地展示了15个教学单位的建设发展成就和崭新的精神风貌。

风雨兼程四十年,负重奋进谱华章。在完成校史馆前两项更新工作的同时,档案馆同时全面完成了校史馆成果展室的更新。此次工作是在2016年6月完成的展示材料基础上,对成果展室全面补充和细化。成果室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一览表》《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教育教学成果一览表》《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社会》《校友活动》6大板块,坚持模块化,做到主题鲜明,凸显优势特色,以科研成果、教育教学成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产学研合作、文化传承等内容为主线,展出获得省级以上的各类成果和荣誉。同时,以三大列表形式汇总相关成果,以223张图片展现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所取得的成绩。成果展室内容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互相支撑, 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存史、资政、育人,尤其是发挥服务学校当前工作的重要作用,为鼓舞激励全体工程大人留下了光荣的历史印证。

续写辉煌历史长卷,礼赞意气风发西工程大人。我们谨以校史馆展示内容的更新,向所有为西安工程大学事业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撰稿:许今燕、席天良、梁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