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身边的抗战记忆:向历经岁月的人生致敬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 发布者:【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5-09-02 22:09:00 浏览:
 

8月31日下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校党委书记刘江南、副书记段根良一行看望慰问了参加过抗战的离休干部王福堂和王爱珍。已久在病床的两位老干部今年都是89岁高龄,虽然经历不尽相同,但是都历经岁月的洗礼,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着岁月的激情和无奈,也感受着他们对生活的执着与坚持。

由于王爱珍老师和王福堂老师身体状况不能接受采访,记者采访了王福堂老师的儿子王秦生和王爱珍老师的儿子吴新宁,从他们口中,揭开了一段久远的记忆。

王福堂,1926年7月出生,河北涉县人。1987年从西北纺织工学院(我校前身)工会巡视员岗位离休。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王福堂老师加入独立第七支队和新五军十一团参加抗日。1943年10月,他加入八路军新四旅,成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解放后一直在空军部队和院校服役,1960年到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我校前身)工作,后历经在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北纺织工学院工作直至1987年离休。

日军大扫荡时期,家中的亲人被日本侵略军活埋,目睹了战争中太多的死伤,王福堂老师从不愿和后辈提起战争的历史。他一生中三次在战斗中负伤,曾荣获人民功臣奖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华北纪念章和中华人们共和国解放奖章。在1949年的扶眉战役中,他和战友乔胜被围走投无路,相拥从悬崖跳下,幸运的是两位战友都活了下来,转业之后老人勤奋敬业,倍加珍惜和平生活。

王爱珍,1926年4月出生,浙江宁波慈溪县龙山镇人。1982年从西北纺织工学院纺织系党总支副书记岗位离休。王爱珍老师的父亲曾在上海经商,母亲的家族是当地很有影响力的乡绅。1942年9月,正在上初中的她从上海南洋女中转学回到家乡的龙山凤湖中学。抗日战争时期,凤湖中学在敌我交界处,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1943年暑假,伪保安团要将学校迁到伪据点内,党的地下组织开展了反迁校示威游行。在这起事件中,王爱珍老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地下工作,入党后一直由组织分配工作。当时龙山镇已被日军占领,王爱珍在地下工作中曾参与攻下日军的一个炮楼。抗日战争时期,王爱珍老师一直以教员的身份做掩护参与民运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她随浙东部队北上山东,在华野一纵队三野司令部等参与解放斗争。1954年,转业到南京华东水利学校。1959年在支援大西北建设中,到西安化工学院工作。1965年进入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我校前身)工作,后历经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北纺织工学院工作直至1982年离休。

两位老干部现在都已失去了语言能力,王爱珍老师甚至失去了全部的记忆能力。儿女们说,即使在老人身体好的时候,他们也都不愿意去向别人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但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正是两位老师一生中最青春的岁月,换到现在,他们也要经过高考上大学了。那段岁月虽不愿提起,但怎会忘记呢。家人告诉记者,王福堂老师在因为脑梗抢救的时候,会在昏迷中说梦话。在生命都很脆弱的时候,他的梦话只关乎战场,他在梦中喊:冲不上去怎么办?一定要拿下来!

王爱珍老师在重症监护室里,已经失去了记忆能力,她不认得所有的亲人,也记不起所有的事情,除了一件事她记得。她记得自己是解放军。

现在的我们,也许不可能了解那一辈人的故事、那一辈人的人生和那一辈人的情怀。但请记得,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年轻,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在抗争、在战斗,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浴血奋战,为我们赢得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档案室查取两位老干部的资料,在履历这一栏中,两位老人的经历都要一行一行地用两页纸才能写完。看着他们密密麻麻的履历,回想那辈人在经历了那么多坎坷之后,依然能在今天微笑着看自己的一生,着实是一种幸福。

人民网在8月31日撰文《纪念二战,也是纪念人道的胜利》,文章说,既然战争是从人的心灵开始的,我们必须在人的心灵上建起和平的壁垒。缅怀历史,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在今天,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将这些不一定想被记起的历史重新拿出来怀念,不仅是感念那些曾经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血泪甚至生命的人,不仅是为了欢庆战争的胜利,也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我们不再软弱,我们珍爱和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将自己的梦融入到中国梦中,而我们的梦,有奋斗,但不会再有苦难。(通讯员:张琪)

相关新闻校领导看望慰问我校参加抗战离休老干部

王福堂

\

王爱珍